close

「排板玩具」是利用少數幾個板片排列所製造出許多造型圖案的益智游藝,可訓練玩家的視覺辨識度及思考創造力,「七巧板」可說是「排板玩具」的代表。「七巧板」由七塊圖形組合而成,包括五個三角形,一個正方形及一個平行四邊形。這七塊圖形不僅可組合成一個大正方形,更可排列成各種奇形怪狀的圖案(如人、魚、鳥、獸等)。讓玩家們不僅從中獲得遊戲的樂趣,更可盡情發揮創造力及想像空間。

 

「七巧板」的由來起源於宋朝,當時為七張被稱為「燕几」的小桌子。「燕几」是招呼客人賓宴用的案几,相傳是北宋文人黃伯思所設計。到了明朝,一位名叫戈汕的人依據「燕几圖」的原理,又設計了加上三角形「蝶翅几」,由十三件不同案几組成的「蝶几圖」。到了清朝以後,根據「燕几圖」及「蝶几圖」的基礎陸續延伸出「七巧圖」及「益智圖」。至此以後,「七巧板」已非具實用功能,而成為極富益智的排板游藝。

 

「七巧板」依照不同的排列方式,可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和影像,可以一個人玩,也可以多人同時進行。「七巧板」的連接方式包括點的連接、線的連接、點與線的連接,以及板與板之間的連接。最常見的玩法是用七巧板排出已知圖形或已知圖影,此外,還可以自行創造圖形圖影排法。

 

操作七巧板屬於開放式的思維,可培養玩家的觀察力、想像力及創造力,極富寓教於樂的意義。「七巧板」在明、清時期傳至日本及歐洲,日本的七巧板分割方式與中國略有不同,係採用「蝶几圖」組合成之正方形變造而成。1805年,歐洲的書目中已有介紹中國七巧板的書籍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怪e紅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